太原讯 一项不起眼的模板加固方法改良,为项目省下近十万元成本;一套自主研发的测量工具,将检测精度提升到新高度……目前,在中铁六局太原公司的工地上,由一线员工开展的“五小”创新活动,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、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。
“桥梁上跨施工时,下方公路防护棚的人工搭建费时又费力。”该公司员工姬毅超道出了困扰一线的难题。在公司的一次“五小”成果征集中,他琢磨出的“新建桥梁上跨既有道路吊架防护棚施工”方案通过企业“公司定标、项目立项、执行实施、评审评优”四步流程,迅速立项实施,如今,这一成果已在多个项目推广。
多年来,该公司每年面向基层征集安全、质量、效益三大领域的“瓶颈问题”,重点向工程、安质、物机等一线部门“寻方问计”。专家评委团队严格把关,对优秀成果带头人给予奖励,确保了成果“含金量”。2023至2024年间,112项成果从一线涌来,24项优秀成果从中脱颖而出。
为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集群效应,该公司工会牵头,联合工程管理部等部门,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“创新创效攻坚组”。
“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了!”公司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四标项目总工霍江峰感慨道。该公司工会以工程管理部门为中枢,整合项目总工系统资源和9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,组建起“职工创新联盟”,以季度推进会的方式,交流经验、联合攻关、鉴定成果,实现了技术共享、优势互补。工会联合技术部门,提前结合各项目特点,下达成果申报“技术方向建议清单”,引导员工瞄准施工痛点精准发力,形成了“后台选题、前台破题”的高效模式。
“真没想到,我们几个技术员琢磨出的铁路营业线声屏障快速安装方法,从山西省总工会捧回优秀成果奖!”拿到获奖证书时,太原站改项目部工区技术负责人张永超依然难掩激动。近两年,该公司已有5项“五小”创新成果在山西省总工会和中铁六局获奖。 (赵思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