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7月底,mk体育表彰了2024年度三级工程公司“20强”、三级工程公司进步“10佳”、投资项目公司“10优”。经研究,《mk体育》将陆续择优选编部分单位先进做法和经验。
日前,mk体育2024年度三级工程公司“20强”榜单出台,中铁建工四公司摘取桂冠,这是四公司第10次入列mk体育三级工程公司“20强”。
2024年,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的企业改革发展任务,四公司强引领、塑体系、控风险、稳增长、提效益、助品牌,推动企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,向着“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一流城市建设服务商”的企业愿景不断迈进。
管理革新 深水破浪
南京北站,第一缕晨光刺破薄雾,将塔吊的轮廓染成金色;两百公里外的浙江,安吉国际会展中心的流线型屋顶依山舒展,竹纹混凝土墙面静雅端庄……这正是四公司“以工程总承包为主体、以前端设计和后端运维为两翼”的“742”产业发展布局衍生场景。作为国资委“双百企业”,四公司近年来立足长三角,坚持路内路外“双轮”驱动,形成“1个铁路站房核心业务+6个区域市场,7个经营主体,4个专业公司实施专业化建造、多专业协同;2个服务验证平台延伸赋能,打造‘设计服务-专业建造-智慧运维’产业链一体化优势”的布局。
上海南站,凌晨1点。最后一班列车驶离,站台瞬间陷入短暂的沉寂。随后,一群人大步踏入改造核心区——脚下是日均数十万旅客经过的地砖,头顶是纵横交错的管线,眼前是必须在“真空窗口期”(列车停运间隙)内完成的“手术”。“相比于新建工程,改建项目往往更复杂、难度更大。”项目经理说。2024年,四公司项目团队亮出创新利刃:采用专业化分工、模块化建造、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,仅用167天便完成上海南站这样的大型站房提档升级改造。
这一役淬炼出的经验,迅速化为四公司全盘跃升的引擎。公司推广“专业化分工、模块化建造、技术穿透、自主可控”的管理模式:38个精细化业务模块覆盖全专业的预算管理体系,“91”招采体系释放出成本控制效能,“ESG产业联盟”正式成立,打造出一条“简链、缩链”的安全供应链。“共享型”业务后台支撑有力,管理创新提质增效,整套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革新升级,为四公司效益提升注入强劲动能,推动企业产值、利润率等多项关键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,获评国务院国资委“双百企业”专项考核“标杆企业”“优秀企业”称号。
大国工程 匠心履约
成果最终要落地于项目、体现在产品。2024年,四公司高质量交付39个精品工程,62封业主表扬信纷至沓来,获评16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、15个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。四公司建设者以赤诚之心与创新之智,用一项项“超级工程”诠释着大国建造的磅礴高度与人文温度。
万里之外,南极大陆风雪如刀。30名南极越冬队员正在推进秦岭站主体建筑内部工程收尾工作,这是中铁建工建设者第21次远征南极。“出征前,所有深化设计图已签认完成,物资筹备首次实现‘一次带准,不退不补’。”中铁建工南极项目经理郑迪说。提起秦岭站的建设过程,他依然会热泪盈眶。项目团队勇斗极寒、顽强拼搏,用时不到60天高质量完成秦岭站主体建设,创造了极端环境短暂窗口期快速施工的奇迹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秦岭站建成投用,秦岭站荣膺国资委“央企十大超级工程”。
华东热土,匠人匠心熠熠生辉。“站房要百年不倒,活儿就得经得起百年看。”现场师傅如是说。杭温铁路仙居站装修现场宛如艺术工坊,建设者将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精心融入飞檐斗拱等细节。义乌站改造工地,空间逼仄如螺蛳壳。深夜,青年突击队队员们蜷曲在狭小的作业面。“抢时间!必须在凌晨四点前把这批管线铺设完,不然影响早班车!”手电光在黑暗中晃动,工具碰撞声响清脆。正是无数个这样抢时间的深夜,换来城市建设中那一座座精品车站。
潮头弄浪,创新引擎轰鸣不息。中铁建工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建的智能建造机器人研究院里,“产学研”的火花照亮技术攻关之路。2024年,22项省部级工法、4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、38项授权发明专利的成绩单,背后是“公司总部把方向、专业公司搞研发、项目部抓落实”的创新体系在高效运转。以“科技方舟”为设计理念的合肥西站施工现场成为智能建造的“练兵场”——屋盖钢结构提升阶段,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,进行着高难度的焊接作业。“以前这种大跨度结构的焊接,精度控制是老大难,人累,质量波动还大。”一位现场工程师指着机器人赞叹,“现在好了,机器人上岗,焊缝均匀美观,效率翻倍,质量全程可追溯!结合我们的‘焊缝实名制’,哪条缝谁焊的一清二楚,责任到人,质量更有保障。”
根魂永固 文化铸基
2024年,伴随企业全产业链布局,“创新共享、自我革命”的新追求破土而出。文化落地生根,靠的是细致入微地滋养。
构建“大党建”新格局,打好“正向引领+反向监督”文化组合拳,打造“同心建功 筑梦华东”党建子品牌,推进“三敢三会”团组织文化建设,重点扭转“老员工”思想和“快退休”心态,四公司上下整体精神面貌为之一新。
四公司党委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;全面落实“七抓七强七提升”,压实党建职责;以争做“李延年式”好书记、“四心四解”等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“党建责任田”,党建生产相容相促。公司党委连续4年获评中铁建工“达标创好争先”活动“先进级党委”。
600余名党员如毛细血管般深入肌体,“1+N”联系覆盖2000多名员工,将文化暖流精准滴灌。工会“伴随式调研”直插一线,70余项员工关切的问题在沟通中迎刃而解。团组织问卷直达青年心底,半年一次的便捷性、食堂满意度调研促成30余项“微心愿”落地开花。一名青年员工拿着刚兑换的书籍笑道:“小事被重视,心气自然足。”文化认同,在一次次“被看见”与“回应”中悄然铸牢。 (刘春俊 孙威)